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运动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运动 学案第1页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

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趣味探究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天安门广场集合,游行队伍里高举着一副落款为"北京学界同挽"的挽联: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这里的"曹"和"章",指的是谁?人民为什么这么痛恨他们?

是倾心媚外、卖国求荣的曹汝霖、章宗祥。

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3)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5)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两个阶段、运动中心及主力)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主要斗争形式 结果 一 1919.5.4-6.5 北京 学生 罢课、游行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签和约。 二 6.5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