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学案第1页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好诗不厌千回改,意境多从推敲出。看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诗人从推敲中独享一番情趣;看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从斟酌中获得一种体验;读卢延让"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诗人从咬文中看到一种风景。总览这些诗句,它们无不诠释着美言妙句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来,要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

  

  

美字体 字 斟 句 酌 为 平 仄 , 泼 墨 挥 毫 成 丹 青

赏美文 有感于"2015十大流行语"

刘巽达

《咬文嚼字》发布了"2015十大流行语"。"上榜名单"如下: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往年还会出现其他"版本",从这个版本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何出此言?不妨看看其入选"六字原则":流行、创新、健康。流行与创新毋庸赘言,不创新何以新流行?不流行何以能上榜?但创新出来的流行,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假如没有"健康"这把尺子,恐怕像"然并卵""逼格"这样的流行语更有理由入选。不无遗憾与幽默地说,人类的好奇心往往"难以免俗":与生殖器关连的词语总是特别容易流行,各种国骂,各种调侃,往往与"俗字"勾连,诸如"屌丝""装逼""傻逼"以及本年度异军突起的"然并卵",这些人类生活的伴生物,让俗人们过着嘴瘾,自有一份痛快。然而,词语的健康关系着民族语言的美纯度,"入选"与否,其实暗示着一种导向:不管你的流行度如何,但要"登堂入室",请恕不赐名号。于是人们明白,"流行"而"不入流"的新词语,并不是"雅语",不宜倡导。

语言的粗鄙化趋势值得高度警惕,一则文言古语式微,二则粗俗词语泛滥,三则格式套话盛行,现代人的语言优雅度十分堪忧。在此情境下,我们大家的努力,至少是要让这种粗鄙化趋势遏制住。一方面,看到语言流水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糅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也要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和剔除,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自惭形秽自甘灭亡。

当然,"雅语雅风"如何蔚然成风,这是旷日持久的工作。在这儿,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媒体--由于媒体具有权威性和覆盖力,其自身语言的优雅具有极强的引导性,美化和纯洁语言需要营造全民崇尚优雅语言的氛围,如果媒体责无旁贷地先"优雅"起来,就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操持的是同样的汉语,但在表达上,往往显示出雅致委婉的特质,到处可见"谦谦君子"。假如我们的"流行"和"创造",能够建筑在优雅的品格和风范之上,想必更加令人欣慰。毫不客气地说,如今入选的宝宝、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之类,好玩则好玩矣,但说有什么文化含金量,差矣。

还是要赞扬《咬文嚼字》的"及时颁布"。一份以"汉字权威"著称的杂志,用专业、明晰、健康的标准剔选的流行语,总比其他媒体推出的版本显得更合适。既彰显了一份使命感,也用准确的抓手铸造了杂志的品牌。相信这份努力,对汉语言的纯洁健康,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