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2(2)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2(2)第1页



 授课题目   《装在套子里的人》 拟 3 课时      第 2 课时 三维目标 1.分析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讽刺意义。

2.拓展延伸,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重 点 分析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讽刺意义 难 点 分析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讽刺意义 课 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7.总结、扩展

别里科夫是他生活的那个反动时代的产物。

别里科夫自己怀着无尽的忧虑和恐怖,缩进"套子"里,然而,被"套子"精神浸透了的别里科夫却又要用这个"套子"去"套"周围的人,去"套"那个中学,那个城市,而那个学校和城市也居然被他"辖制了整整十五年"。

 这里的"套子"实际上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别里科夫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事物的保守与腐朽;象征着沙皇政府的一切法令和专制统治。

8、再次整体感知

    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最后一个杰出的作家。当时,沙皇政府为防范革命活动而公开施行高压政策,进步杂志被迫停刊,能合法出版的都是"为买而笑"的刊物。为了生计,契诃夫不得不迎合刊物的胃口,写了许多逗人发笑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不免流于粗俗,但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实际上却无情地嘲笑和揭露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从库页岛考察回来后,契诃夫果断地和反动报刊断绝联系,其作品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为成熟。《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契诃夫在这一创作的繁荣和成熟时期而诞生的优秀作品。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