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1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第7课 第2框 收入分配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案
2018—2019学年高1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第7课  第2框  收入分配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案第1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习目标】理解公平的含义,理解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如何处理。

【学习重难点】1.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知识梳理】

课前预习案(勾划、识记、质疑) 课堂探究案 知识点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

②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是实现 的体现。

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P62下)

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使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加。

(2)制度保证:

(3)重要举措:

(4)再分配:

(5)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知识点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1)一致性:

(2)矛盾性: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2)

自主探究:(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我们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就要做到不能有任何差别。( )

2.当前,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逐步降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 )

3.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提高经济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

4.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同时、同等程度、同步富裕。( )

合作探究:

材料:党的十八大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当前国家应如何实现公平?

【拓展提升-----三次分配机制】

初次分配----指社会财富在物质生产部门(企业)的分配,它分成上缴国家的税收、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三部分。因物质财富是物质生产部门直接创造的,故其分配称为初次分配。

再分配----指社会财富在非物质生产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内进行的分配,以及政府运用国家财政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第三次分配----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