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第四章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地理复习第四章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第1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课 山岳的形成

要点·疑点·考点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 。山岳有多种类型如 、 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 作用有关。

2、褶皱山与断块山

(1)褶皱山与断块山的比较:

山体类型 基本

形态 常见形态 地貌表现 代表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山 背斜、向斜

(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连绵的山体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

向斜槽部:水 断块山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独立山体,有陡崖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华山

庐山

泰山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2)褶皱山:由背斜和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①褶皱的形成: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褶皱的基本形式:

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③褶皱山:

 一般(内力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特定条件下(外力作用):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什么?)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④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