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4 14.1电磁波的发现 教案(7)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4 14.1电磁波的发现 教案(7)第1页

课题       电磁波的发现 主备教师 王树来 授课教师 课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教学

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是电磁波。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4. 正确认识电磁波 重点 认识电磁波 难点 初步建立波的概念,知道电磁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法 实验 探究 推理 学法 探究 教具 收音机、干电池、导线、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间 总备课数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活 动 方 式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练习与小结 教师 打开收音机。用手机打一个电话。启发思考:我们是怎样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的?进一步引导:还有什么地方要利用电磁波?

一、 电磁波的产生

1.介绍: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2、验证电磁波的存在、产生

实验一:在打开的电视机前方接通电吹风电源,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二:⑴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

    ⑵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

    ⑶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

   变化的电流(振荡电流)能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波的特征物理量:(定义、字母、单位、)

设问:波源振动的平衡位置在哪里?图中所示振动的振幅是多大?

1.振幅:(A)表示振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单位:米(m)

2.周期:(T)振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

3.频率:(f)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导出周期与频率的关系式:f=1/ T

4.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米(m)

指导学生从图形上认识波长。

5.波速:(v)波传播的速度。单位:米/秒(m/s)

波速的公式:v=λ/ T 或v =λf

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电磁波能被阻挡(屏蔽)吗?

结论:

⑴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

⑵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了解)电磁波污染:家用电器中对人体有危害的有微波炉、电磁炉、手机、电视机、电吹风、电热毯、高压输电和配电设备等等。家用电器以微波炉产生的磁场最强。实验表明:经常使用微波炉,会诱发白内障,大脑异常和降低生殖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