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宋词二首(鲁人版(08版))
必修4:宋词二首(鲁人版(08版))第1页

《宋词两首》学案导学

导学目标

  1. 了解宋词的有关格律知识,如词牌、调阕、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熟悉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律;

  2. 学习理解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意境;

  3. 正确理解两词中写景、用典与感情抒发的关系;

  4. 背诵课文并熟记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式。

导学过程

   一、了解两词大意

  首先阅读本词,了解两词大意,然后结合课文注释反复诵读。苏轼词要注意"江山如画"的景物描绘和周瑜形象的人物刻划以及作者由景及人、由古及今的构思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即景抒怀、怀古伤己的功业无成的感慨;辛弃疾词要注意词中所用的五个典故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在此所所运用的借古讽今的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向往英雄业绩,表明壮志未已的爱国热忱。最后应注意苏词以诗为词意境开阔和辛词用典较多借古讽今的不同豪放派艺术风格。可先做完题库中的跟踪试题。

二、思路结构

1、《念奴娇·赤壁怀古》分上下阕。上阕着重写景,兼用了赋比兴的手法,突出了江山如画的景物特征,并引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这首词上下阕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结构图:

赤壁之景 赤壁英雄 仰慕周瑜 感叹自己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上下阕。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结构图 :

现时景物 昔时英雄 现时国运 现时处境

三、疑难指津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且无"羽扇纶巾" 儒将风度。两部作品对同一人物的刻划各有其妙,且都已深入人心。不必追究谁更接近历史真实。但一定要理解,苏轼词中如此刻划周瑜、赞颂周瑜,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永遇乐》的用典理解:因为词的篇幅有限,要在有限的字句里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就非借助人人熟知易解的典故不可。词中用典要注意 不能太滥太生僻,运用得法妙处无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句句用典典各有其妙。有的借赞扬古人业绩来暗讽当朝,有的借谴责古人来警告当朝,有的借感叹古人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而又壮志未已。

  四、语言揣摩】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评析:用比喻的手法概括赤壁之地的景物特征,语言简洁精辟;亦用起兴的手法引出赤壁之地的英雄人物,既照应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运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