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一 死水 教案2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一 死水 教案2第1页

《死水》教案

教学目的:鉴赏本诗借物描写抒情曲折达意的协作特点。

教学重点:以美为丑以美写丑的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七子之歌》你们会唱吗?(齐唱)作者是谁?

二.闻一多简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写闻一多颂!"(毛泽东)

三.填空:"------,户枢不蠹。"的上联--流水不腐。

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变质。因为它有生机和活力,水中会有水草生长,游鱼小虾生存。相反,不流动的水就会因为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变成一潭死水,时间一长,还会腐败变臭。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但现在你从死水边路过时有什么反映或感觉?

--避之惟恐不及。

但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却就是以"死水"为题的。作者为何要写死水?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请先一起诵读《死水》。

四. 鉴赏本诗

1.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2.死水里有什么?破铜烂铁, 剩菜残羹,油腻霉菌,白沫花蚊青蛙

3.作者对这一潭死水的评价是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4."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但远远看上去效果怎么样?

铜 --绿成翡翠,

铁 --绣出桃花。

油腻--织出罗绮,

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绿酒,

白沫--如同珍珠

5.看到这么"美"的一潭死水,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感到恶心,令人发呕,想到了绿头苍蝇,散发着难闻臭气的鲜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繁华美好,实际腐朽肮脏不堪。

6. 怎样理解死水和死水中的现象?怎么理解本文的写法?

--本诗写于1926年4月。作者22年赴美留学,26年怀着对祖国的强烈思念回国,但看到的是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度失望,在《发现》一诗中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打击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流露的思想感情的深层根基。

附: 《发 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