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1页

集 体 智 慧 第四单元

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登鹳雀楼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2-5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黄山的风景名胜。(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日月潭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日月潭的风景名胜。(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二、激趣导入

1、(飞机飞到台湾,出示图)(画外音:小朋友欢迎你到台湾来)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第一站--台湾 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2、(出示图片)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那里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婀娜多姿的纳鲁湾,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三、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

(1)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着重指导 "清晰"这个词语的读音

开火车读 。

男女声赛读。

(2)理解词意,出示词语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清晰-朦胧是意思的相反词,朦胧-隐约是意思相近的词。)

(3)识记生字,出示生字。

这是本课的生字,会读了吗?赶快自己读一读吧。

读了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用形声字、熟字加偏旁、左右结构的方法可识记这些生字。)

理解字意,识记"茂"。出示茂的小篆。

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字吗?茂这个字就指的草木茂盛的样子。

猜字谜识记"筑":姓巩的住在竹屋里。

齐读生字。

(4)(播放话外音:这一课中还有许多四字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四字词语

游戏:看图猜词语

(画外音:太棒了!祝贺你们闯关成功)(课件出示门票)

师:哎呀,你们真棒啊!让我们拿着这张来之不易的门票,快去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景吧。

四、指导书写

指导"环绕"书写。你能观察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教师板书生字,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读第一段并学习这段内容。

3.教师出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4.分组讨论,明确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理解这段的"茂盛""环绕""名胜古迹"等重点词语。

(教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第二段。

1.用各种读书形式,熟读第二段。

2.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句子,重点体会"碧绿"一词。

3.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并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1)把"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2)"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如果删去,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3)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4)教师指导"圆圆的""弯弯的"是对应的,读时要重音。

(四)利用简笔画,指导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这一段,用简笔画勾出日月潭的平面图,然后再让学生看着图,用本段4句话中的一些词语给学生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记住了这一段的内容和文字。把课文流利地背下来。

(五)学习3、4自然段。

1.读3、4自然段,理解这两段主要写什么。

2.让学生自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分组讨论"倒映""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清晰""朦胧"(清晰与朦胧的意思相反)能够显示出日月潭风光多姿多采。

3.再读3、4段,出示"早晨、中午和下雨时日月潭的风光是怎样的?"

这一问题,通过熟读和讨论让学生知道:

(1)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还飘着薄薄的雾......。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群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3)要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4)通过朗读,体会日月潭是个美丽的地方。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再观察插图,让学生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说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再读第5段,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象日月潭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就要爱它的山山水水。

(七)布置作业。

1.练习填空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三句话,然后出示下列填空题: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结合习题,进行听写课文,思考练习2、3题。

3.进行词语搭配练习。

湖水  茂盛  蒙蒙  灯光

树木  秀丽  点点  高照

风光  碧绿  太阳  细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教师)

2、朗读并熟悉课文(学生)

3、制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三)、提出预习要求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注意指导学生书写并组词。

2.注意区分"蜜"和"密"。

(一)、教师引导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而且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二)、教师小结

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生词。

2.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3.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习题,标出难点。(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同学们认读(先自愿再抽读)

昌 铺 调 硬 卧 限 乘

(2)、结合课本现由老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

二、字词句作用

(一)下面事物像什么?看谁想的多。

1.柳条2.云朵3.枫叶4.鞋5.路灯6.椅子7.胡子

(二)、试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隐藏 烦恼 流连忘返

三、写话

结合书上所给范本(称呼,事由,时间)在下列情形中任选一例写话。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早上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四、我的发现

白色――雪白 米白 奶白

红色――火红 桃红 枣红

黄色――土黄 鹅黄 金黄

绿色――草绿 翠绿 墨绿

你发现了什么呢?

①老师给予引导

②同学们集体分组讨论

③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五、日积月累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①让同学们集体朗诵

②老师讲解

③请同学起来背诵

六、我爱阅读

1.让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画家乡》

2.老师大致讲解

3.请同学们画中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第四单元复习课

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要求认识的字。

2. 复习并听写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3. 检查课文的朗读。

4. 检查古诗二首的背诵及默写。

二、 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

重点:认识生字。

难点:背诵古诗。

易错点:写字笔顺不准确,很多学生去凑字,读词语,课文有唱读现象。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内容:

1. 复习认识的字以及会写的字词。

2. 复习背诵的课文及古诗。

(二) 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三) 复习:

1. 检查学习对字音的掌握。

2. 学生自主复习田字格中的生字。

3. 听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 学生之间互相指读生字条中的生字。

5. 同桌两人利用自制卡片互相检查。

6. 朗读课文。

7. 互相检查诗歌和古诗的背诵。

(四) 练功房

楼的笔顺:

迹的笔顺:

巨的笔顺:

【教学反思】 :

第四单元矫正课

分析本次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 )人参加:

A B C D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认识了形近字,区分形近字会组词,认识偏旁并对偏旁归类,学生能读完整的句子,并读出句子的句子语气。

2. 学习习惯方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本单元所学的会写的字,并会组词读书,写字姿势比较端正。

二、 教学过程与措施

1.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每日一练,注重积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立足课本。

3. 语文教学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 小组纠正

四、 集体纠正共性问题。

五、 平行性测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