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201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第1页

政治学科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一 【考点明细】

考点 个人收入的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

具体明晰 分配制度 效率与公平 财政 税收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① 国家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② 国家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

③国家财政与宏观调控

④财政收入与支出

⑤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⑥财政收支平衡 ⑦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①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② 税收的种类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 【知识导图】

学 习 内 容 课堂笔记 三、【考点梳理】

1、(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1)按个体劳动者的 分配,指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生产要素有 、 、 、 、 等。

  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B)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答: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B)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答:(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与平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3)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措施: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注: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措施: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5、(B)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第二,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

(2)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①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6、(B)我国财政的作用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7、(A)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答: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收费、罚款等。

8、(B)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 。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9、(A)财政支出含义和种类

答: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其中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10、(A)财政收支平衡

答: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 ,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 。

11、(A)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 为实现其职能,凭借 ,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2、(A)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答:(1)税收具有 、 、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①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③ 固定性: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税收必须具有固定性。

(3)作用: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增值税)

13、(A)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税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率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2)纳税人:①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②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3)作用: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4、(B)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1)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税收(性质) 、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有: (有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没有及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骗取国家税收优惠主要是出口退税)、抗税(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

(3)公民在税收方面的权利:关注国家的税收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 【重点导学】

1、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1.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状况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2)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人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3)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为什么)

(1)理论依据: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2)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⑤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怎么办)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人民收入,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坚持"效率优先,更要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3)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4)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5)加强法制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投入社会捐助慈善事业)

2、兼顾效率和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1)区别: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2)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注重效率要求拉开收入差距,而维护公平要求缩小收入差距。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怎么办)

⑴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五 【热点材料例析】

江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见成效

   材料一2009年8月15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江苏经济运行情况。九大关键数据显示,我省经济呈现出"总体企稳、结构好转、内需上升、预期改善"的格局,回暖向好态势不断发展。在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局长张卫东表示,"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很多人认为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是上半年见底,可能是下半年见底,现在看起来,江苏经济在一季度已见底"。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江苏的GDP一直保持着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今年上半年,高了4.1个百分点,可以说,江苏的经济好于预期、好于全国。

   材料二江苏省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5 530. 5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全国上半年增幅的7.1%高4.1个百分点。1一6月江苏cPI低位运行。上半年全省cPI平均为99.4,同比连续五个月下跌,环比连续四个月下跌,其中6月份为98.3,为近十年来最低。与2008年12月份相比,上半年价格总水平累计下跌0. 6%。而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物价比去年降1. 7%。1一6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891元,同比增长ll.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财政收入1一6月,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1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3%。主要税种中,增值税从3月份起正增长,说明工业在那时开始企稳回升。

   材料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8月7一9日,先后来到无锡、南通就太湖治理、苏南经济转型、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等进行调研,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温家宝第三次到江苏考察调研。他近日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形势下,中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这是因为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还不强,一些行业、企业经营还比较困难,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突出,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扩大内需在短期内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些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会递减,一些关系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不能改变。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以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为结构调整提供基础,创造条件,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经济生活角度】

1.应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财政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过缓或过快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扩大财政支出,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重点可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保障民生。

2.有人说,目前中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会造成我国的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请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评价。

(1)宏观调控转向防过冷防通缩,就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实际等于扩张性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来加大政府投入。我国将扩大赤字发行国债。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略有赤字;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第三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靠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是耆利还是有害。

(3)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政治生活角度】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我们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2)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国家的职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促进发展,发展有利于和平。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重拳扩大内需对世界经济是重大利好。

(5)是国家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体现。

【生活与哲学角度】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已开始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中国虽然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今年年中,中共中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思路新、工具多、导向明。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江苏省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提高说明了这一点。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0年政策组合的变迁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也体现了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6)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同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

(7)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8)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

(9)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江苏省经济的见底回升说明了这一点。

(10)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前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这有助于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中国这次救市行动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有所不同,这次的重点是改善民生,改善人民居住、出行、环境、医疗和受教育的条件。投资4万亿人民币还有助于世界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将不仅对世界经济构成支撑,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有助于纠正中国经济的不平衡。

(11)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重视量变,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要研究事物的结构,调整优化事物的结构。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