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1页

洪山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框架

年级 五 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备课时间 月 日 备课人 刘洪涢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剧《红楼梦》、《儒林外史》。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他们鲜明的性格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2、不错,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编排的课文,感觉挺新鲜吧。这三个片段分别选自我国古代和现代小说,都是文学描写的代表作。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一下这组课文讲了几个故事片段。

  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字音:"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监"读四声。

  二、学习第一个片段

  1、我们来看第一个片段:先读读导读提示,然后再读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情?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3、了解了片段的主要意思,如果要正确地朗读,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4、你们就像小老师一样带着大家学习,这些词语的确要读准确。老师也找了几个,我们看屏幕。谁来读?

  5、好,读课文时有没有原来不懂现在懂了,或是到现在还不懂的内容,请提出来。

  6、同学们,词语能读正确了,不懂的地方也解决了,相信你们再读这个片段的时候一定能读得更好。认真读一读,想想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边读书边思考,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交流。7、全班交流,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8、在这个片段里,胖墩儿也是个可爱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9、是啊,胖墩儿和小嘎子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你们有同感吗?

  10、作者抓住了他们的动作及心理描写,一个机灵的嘎小子和一个憨厚老实的小胖墩儿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第二个片段

  1、好,我们来看第二个片段。这个片段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想一想我们学习第一个片段的方法,先怎么读?

  2、善于总结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3、严监生是一个大地主,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这么一个有钱人爱财胜过生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看看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对这个片段的写法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把重要的句子画一画,然后和同伴交流交流。

  5、全班交流,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6、就是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茎灯草,使得严监生耿耿于怀,难以断气。一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点击出示句子。)这些突出严监生性格特点的语句随着事情的发展写得生动传神,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7、严监生此时气息奄奄,已经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了。当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没有猜中他的心思时,他该有多着急啊!同学们能猜测一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8、大家体会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分角色再来读读这个片段。

  9、短短的三百多个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10、你说得多精彩呀!并不是说写人就必须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一一写全,而是根据需要抓住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地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抓住读者的心。你们说对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品读第三个片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结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小嘎子、胖墩儿和严监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最后一个片段,这个片段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这个片段既难读,又不好理解。

  2、先自己试着读读这个片段,想想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没关系,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一会儿老师来帮忙。

  3、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在尽全力尝试着读好这个片段。先来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吧。

  4、为了正确朗读这个片段,我们来互相提醒一下注意什么?

  5、还有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6、预设学生在读描写"王熙凤打扮"那部分文学时有困难。

  7、怎么样?感觉没那么难了吧。请同学们把这部分再反复多读几遍。8、谁有勇气来读一读?

  9、"髻"就是盘在头顶或是脑后的一种发式,"钗"是别在髻上的一种首饰。对呀。虽然我们只零零星星地读了其中的一点儿内容,却并不影响我们通过读整段文字对王熙凤这个人的一种强烈的感觉,是不是?没错,这通身的打扮显示了她的华贵。

  10、王熙凤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老师想听一听,在你们这十几岁的孩子眼里,她是个怎样的人呢?大家各抒己见吧。(相机理解"嫡亲"。)

  11、一个王熙凤,被大家读出了这么多内容。我们来一睹这"凤辣子"的风采吧。(播放电影《红楼梦》中王熙凤初见黛玉的录像片段。)

  12、看了录像,再来读这个片段一定会有新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这个片段再来完整地读一读,感受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肖像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布置下节课任务

  下节课我们要进行三个片段的对比阅读,体会它们在描写人物上的异同;还要写写生字,交流我们曾经读过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中,哪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个人反馈

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