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1)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1)第1页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1.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2.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教学过程】 【预习思考】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开始起步

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

①背景:

A.政治上:到1952年,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

B.经济上--到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 , 建设提上日程。

C.方针政策上:1953年,中共中央在 中提出 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②概况:

A.重点:中国借鉴 的经验,做出了 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 、 和 之间的关系。

B.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 ,集中力量建设 企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

C.成就:到 年底,"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新建了 、 、发电设备、 以及 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 ;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 、 、 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 。

③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改"

①目的:为了适应 ,早日建成 。

②概况:

A.农业

a.原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b.过程: 1953年全国普遍试办以 、 为特征的 ;1955年,颁布《 》,全国掀起了兴办 的高潮。

B.手工业:

a.原因: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b.过程:1951年,国家开始试办手工业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 运动,开始从 方面入手,逐步按 、 、 改造,后改为 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 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

a.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b.过程:建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 、 和 的策略,运用 、 和 等形式,将其纳入 轨道;1953年底, 实行 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 的公私合营。

③结果和意义: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在中国基本确立。

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底至1966年)━曲折发展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主要内容:

A.基本国情:三大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已经基本解决 同 的矛盾,基本结束 的历史,基本建立起 制度。

B.基本矛盾: 同 之间的矛盾, 同 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 ,把中国尽快地从 变为 。

D.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②意义:中共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①出现的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 。

②概况:1958年,中共 会议提出了 的总路线。接着,党中央发动了以 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 "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影响:

A.在经济建设中以 、 、 和"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 , 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 受到严重挫伤。

C.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 ━ 年)的 时期。

3.调整:

①方针: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 、 、 、 "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 的轨道。

②结果:到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 , 有所改善。

4.认识: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文革"时期(1966年至1976年)━最严重挫折

1.原因: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表现:经济建设中" "倾错误 , 了国民经济建设。

3.恶果:据估算,"文革"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 亿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 上徘徊。 1.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取得哪些成就?

2."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中国要建立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3."一化"与"三改"的关系任何?体现了什么原理?

4.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总趋势如何?

5.通过本课学习,你得到什么认识?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党和国家制定政策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③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扩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⑤国民经济各部门要协调发展⑥要努力加强政治民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