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 第1章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 学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 第1章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 学案第1页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知道基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阅读教材,将下列各原子结构模型的名称及相关科学家的名字填入表中:

时间或年代 1803年 1903年 1911年 1913年 20世纪20年代中期 原子结构

模型 模型名称 实心球

原子模型 ________

模型 ______

模型 ______

模型 ______

模型 相关科学家 薛定谔 2.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认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______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