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19.8 粒子和宇宙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19.8  粒子和宇宙第1页

19.8 粒子和宇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可再分)。

  点评:从宇宙的起源角度去引起对物质构的粒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回答。

  教师: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

  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点评:引起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