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4 3.2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4  3.2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教案第1页

3.2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教案

【三维目标】

  1.了解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两个条件。

  2.了解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电谐振在电磁波发射、接收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电磁波的产生、发射、接收过程及基本电路的简单分析,领会无线电波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4.了解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

  【教学重点】

  1.电磁波有效发射的条件,调制的含义及调制方式。

  2.无线电波接收原理。

  【教学难点】

  1.无线电波调制的含义及调幅和调频的区别。

  2."电谐振"概念。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古代人们有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台,鸽子,驿站,邮差等)

  2.请问现在我们有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广播,电视,电话,手机,互联网等)

  (过渡):现在的传递方式有线和无线之分,无线主要依靠电磁波,在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振荡的知识,知道:在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电场能和磁场能主要在不同元件之间相互转化,辐射出去的电磁能或者电磁波很少。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呢?

  二、新课过程

  (一)电磁波的发射

  师: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

  生: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因为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电磁能(电磁波)传播出去。

  师:要满足上述两述条件,就需要把振荡电路改造变成开放电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1、图2、图3、图4),那么如何改造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图1到图4是如何变化?

  师生讨论得出:图2中,电容器的极板倾斜,张口变大,便于把电磁能辐射出去;线圈的匝数变少,其自感系数变小,便于发射高频率的电磁波。图3中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增大,正对面积减少,线圈匝数进一步减少,便于发射较高频率的电磁波,图4中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正对面积减少至为零,线圈匝数为零,以便能够发射更高频率的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