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教案第1页

高二文科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课题】3.3.2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中国人民的抗战,为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意大利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能力目标:1.轴心国建立的原因和主要作用2.比较西班牙内战和埃塞尔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大反法西斯斗争。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及问题比较

【教学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教学难点】埃塞尔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一幅漫画,它生动的反映了二战前法西斯国家到

处侵略扩张,欧洲小国胆战心惊的景象。

"欧洲大战爆发在即,小国担惊受怕

!下一个倒霉鬼会是谁?"

请思考:二战爆发前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表现有哪些?结果如何?

【板书】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抗日斗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2)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起因:埃塞俄比亚临近红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意大利早就企图把它据为己有。

(2)概况: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不宣而战,悍然入侵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

(3)英法的政策: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4)结果:1936年5月,意大利军队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