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第1页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通过观察图像、小组讨论,能够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通过查阅资料,尝试用图表、文字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基本技能(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品质及知识的整合建构的能力);

3、基本思想(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4、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