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基因的分离定律(旧人教版必修2)(原创)
200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基因的分离定律(旧人教版必修2)(原创)第1页

课题: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自主学习】

  一、基本概念

  真核生物的许多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物质( )控制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还有一些性状是由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 )控制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细胞质遗传。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杂交:基因型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表示(广义的杂交指生物体间的交配行为)。

  自交:基因型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 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 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性状和 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位置上,控制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 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 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 有关的基因组成。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 ,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 的控制,还要受到 的影响。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作用。

  纯合体(子):是由含有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子):是由含有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过程:P(亲本):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茎--○×-→F2 茎∶ 茎=3∶1

  特点:F1只表现 性亲本的性状;F2出现 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 存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DD基因,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dd基因。

  ②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 时,成对的基因彼此 ,分别进入不同的 。因此,纯种高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 基因 ,纯种矮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 基因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的基因又恢复 。杂交产生的F1体细胞中,D和d的配子结合成Dd(一对等位基因)。因基因D对基因d有 性作用,故F1(Dd)只表现为 茎。

③F1(Dd)自交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基因D和基因d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含有基因D和含有基因d的两种配子,比例1∶1。(雄配子D∶雄配子d=1∶1,雌配子D∶雌配子d=1∶1,植物的雄配子数目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