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修一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课时)
人教版 选修一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课时)第1页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 了解几种微量元素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能力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了解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维生素C的性质

实验探究: 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维生素C的发现是与坏血病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见背景资料),维生素究竟有何性质呢?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21页,归纳总结维生素C的资料: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以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多。

  其结构简式为:

  

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味酸,分子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受热或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来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

[指导实验]

取规格为0.5g、2mL的维生素C注射液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并在其中加入8mL蒸馏水,振荡,使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A、B、C、D、E5支小试管中,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KMnO4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溴水,在C试管中滴加碘水,在D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E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利用碘水和淀粉溶液进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大小比较?

[提问]除维生素C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以及她们对人体的影响?

[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及维生素过量的问题。

[指导交流]

1、 维生素的作用:

2、 维生素的分类:'

3、 维生素的来源:

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

[学生归纳整理]

1、 维生素C的结构:

2、 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3、 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4、 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

5、 维生素C的来源:

学生提供各种实验方案,并交流、讨论其可行性。

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A试管中紫色KMnO4溶液立即褪色。

B试管中溴水颜色迅速消失。C试管中碘水很快褪色。

D试管中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E试管中滴入的FeCl3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

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由史载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缺乏维生素C的危害。

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预测和构想,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且对科学的认知过程有所体验。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和丰富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