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选修3-5 动量守恒定律的案例分析 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沪科版选修3-5   动量守恒定律的案例分析   第1课时  教案第1页



单元(章节)课题 碰撞与动量守恒 本节课题 动量守恒定律的案例分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反冲等物体相互作用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提炼的课题   动量守恒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学习难点】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视频、PPT、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环节

一生活中的各种碰撞现象

二、碰撞的分类

三重要模型 介绍各种碰撞

按方向分

按能量来分

重要概念

动量守恒的应用之反冲运动

那么火箭在燃料燃尽时所能获得的最终速度与什么有关呢?

例如 打台球,撞车,钉钉子等

1、正碰:碰撞时速度沿着连心线方向

2、斜碰:碰撞前的相对速度方向不在两球的连心线上

• 1、碰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时间内产生非常大的相互作用。其特点是: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的峰值大。因此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2、弹性碰撞:两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完全恢复,则没有能量损失,碰撞前后两小球构成的系统的动能相等,这样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 3、非弹性碰撞:若两物体碰撞后它们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时将有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不再相等,我们称这样的碰撞为非弹性碰撞。

• 4、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碰撞后粘合在一起,这时系统动能损失最大,这样的碰撞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定义:原来静止的系统,当其中一部分运动时,另一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就叫做反冲运动。

火箭模型

明(公元1368-1644年)。 长108厘米。在箭支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燃料燃尽时火箭获得的最终速度由喷气速度及质量比 共同决定 。

课堂练习

、一人静止于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欲离开冰面,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向后踢腿 B 手臂向后摔

C 在冰面上滚动 D 脱下外衣水平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