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1)(湘教版必修1)
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1)(湘教版必修1)第1页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②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③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④通过对山地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地貌的学习中。

2、 过程与方法:

①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方法认识褶皱、断层和火山。

②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探讨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③案例探究: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情态目标:通过分析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标重难点】

重点:一是山岳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以及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

   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面的影响。

难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