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第1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改革都未取得大的成效,甚至一度造成混乱,最终使苏联分崩离析。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20世纪历史发展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改革要立足实际,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史料研习、问题讨论等方式,利用分析史料和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从中体会苏联改革对现代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图片资料解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通过学簇展示,梳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比较三者改革的异同点。

(3)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谈谈苏联的经济改革对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是还不够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但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2)苏联的改革历程及其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值得深刻反思的大事,对中国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借鉴;对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具有的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泽州一中从2008年开始实行课改,走的是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道路。课堂上生进师退,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前对各簇历史学科代言人进行了培训。课上,学生就各簇所分配问题进行簇展和室展,教师进行点拨和补充。本课学习的是经济改革,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教师把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的改革相结合,对比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对苏联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认识,老师可以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框架。

教学方法:本课较大篇幅是叙述改革,教师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本,以便在课堂上节省时间,进行深入探讨有关问题。其次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三个人改革的异同点,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曲折性和复杂性,进而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认识中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学习方法: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相关历史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概括改革的相关知识。学簇内讨论,然后学科代言人在白板上进行展示并给全班学生进行讲解,最后老师进行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难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苏联改革的失败和解体给中国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学时:一学时

导入: 播放视频《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