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第1页

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学完化学实验和理论知识的第一个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内容。金属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内容,而大多数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及其他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用途非常广泛。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以上知识均可作为本节课的有力支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体会金属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 思路说明

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金属的认知模型,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本节课来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