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第1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目标】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材导学】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斯大林体制的有关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因此,苏联的经济改革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那么,二战后苏联的改革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赫鲁晓夫时期。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

(2)勃列日涅夫时期。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

(3)戈尔巴乔夫时期。80年代中后期到1991年。

  2、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他的改革?最终结果如何?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开始了苏联经济改革。

主要内容:

(1)农业方面:用 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 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2)工业方面:将部分 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以企业调整部分 等权利;尝试推行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评价:

(1)积极方面: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2)局限性: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苏共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本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改革的进行。

最终结果:改革失败,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3、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内容如何?如何评价?最终结果如何?

主要内容:

(1)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农业方面: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

评价:

(1)积极方面:其执政前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2)局限性: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所以他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趋于停顿。

最终结果:

改革停顿,加上与美国大搞军备竞赛,苏联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