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

实验小学教学案

课题 17 、长城 课时 2 主备教师 宋双巧 审核人 宋丽芳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 学

重 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教 学

难 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长城的有关图片和课文的重点句。  

学 情

分 析   课前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长城,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学生自读自悟: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 出示课件:"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 了长城的气魄。

  指名读、齐读。

  学生仿照句子说比喻句。

⑵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出示课件进行理解。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 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自读、指名读。

  三、展示交流,反馈诊断

  1、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 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 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

四、讲解点拨,总结提升

  出示课件,学生读句子,这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怎样才能读出自己的感情呢?

  品读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凝结了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

  (2)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 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五、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修订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