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第1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梁启超这一学者形象及人格魅力;(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课文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无限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梁启超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方法揣摩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梁启超七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一走进院子,年幼的启超便被满园的春色吸引了,于是偷偷地折了一枝杏花藏在袖子里,这一切恰巧被父亲和友人看见。吃饭的时候,父亲对梁启超说,给你出副对联,如果对得上,就和大人同桌吃饭,如果对不上,就站着斟酒。于是父亲给出了上联:"袖中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马上就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羞愧之余脱口而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聪敏多才的梁启超,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主人公,让我们通过另一位十三岁便考入清华大学的才子梁实秋先生的笔触走近这位老师、感受他的学术高度和人格魅力。

  读题目,同学们感受一下本文的主体内容可能是什么?

  读文章内容,同一问题,你们又作何解读呢?

  (存疑:写演讲还是写任公先生)

二、【交流自学】

  (学生简略阐述:演讲,写他演讲的特色;任公先生,写人,突出他的人格特质。)

(老师,存疑,为了解读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完成对这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