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三十五: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三十五: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页

高考考查35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纲及解读]

1、 认识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范围、成因);

2、 说明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3、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特点,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解读: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展较快地区的位置及成因;

2)、说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

3)、总结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

[要点梳理]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上水汽难以到达,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进一步阻挡了水汽进入,干旱就成为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2、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西北地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土地生产力、草场载畜量出现了明显的东西差异。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 不足50毫米 200毫米以下 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 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 (只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