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过秦论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过秦论 教案第1页

过秦论 教案

教学目的

1、 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

4、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 仁政的意义。

5、 背诵课文3、4、5段。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2、 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大家都知道"弱肉强食"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王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

  

关于贾谊和写作背景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少时即以博学能文闻于郡中。河南郡守吴公爱其才,招置门下,后吴为廷尉,荐之于汉文帝。年二十余,后为博士(学术顾问)。因得文帝赏识,一年之中即迁太中大夫。又建议文帝改革制度法令,文帝欲任之为公卿,因遭大臣谗毁,贬为长沙王太傅,甚为失意,渡湘水时写《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比。在长沙三年,后召回长安拜为梁王太傅,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后梁王坠马而死,贾谊哭泣岁余,抑郁而终,时年三十三岁。

贾谊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思想,他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的主张,在当时还是有进步意义的。他的作品有"赋"七篇(存五篇),《新书》五十八篇,明人辑于《贾长沙集》,《过秦论》是代表作。他的"赋"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句法整齐;他的政论文言辞激切,观察敏锐,分析透彻。

贾谊《过秦论》写在西汉初年,这个时期,因此前的五百年的战乱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来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指出秦王朝短时间倾覆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失去民心,借秦之过劝谏汉文帝"安民"并以秦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