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学案第1页

       学案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核外电子进入轨道的顺序

  按照构造原理,电子进入轨道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

  因此,特别要注意的是,核外电子排布并非全是按照能层的顺序逐层排布的,排满K层后再排到L层,排满了L层再排到M层,但并非排满M层后再排到N层,根据构造原理中电子进入轨道的顺序,电子是排满4s后再进入3d。例如:21号元素钪核外的21个电子依次填充轨道的顺序为1s22s22p63s23p64s23d1,但钪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写作:1s22s22p63s23p63d14s2或[Ar]3d14s2。

  二、能量最低原理的简述

  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是自然界中一切物质共同遵守的普遍法则。

  绝大多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都是按照构造原理中的能级顺序依次进入原子轨道,而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称之为基态。

  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它们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偏差。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四、原子最外层、次外层及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的解释

  1.依据

  构造原理中的排布顺序,其实质是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可由公式得出ns<(n-2)f<(n-1)d

  2.解释

  (1)最外层由ns、np组成,电子数不大于2+6=8。

  (2)次外层由(n-1)s(n-1)p(n-1)d组成,所容纳的电子数不大于2+6+10=18。

(3)倒数第三层由(n-2)s(n-2)p(n-2)d(n-2)f组成,电子数不大于2+6+1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