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设计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讲义: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新设计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讲义: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预习导引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讲学收徒: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私学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深化认知] 从孔子的经历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可以看出: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于我们而言,要立志成才,矢志不渝,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