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第1页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她是我的朋友》

二、教材分析

  《她是我的朋友》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朴实中见真情,平淡中见新奇"的课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记叙了孤儿院的小男孩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在"她"与"我"、"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毅然献血的感人事迹。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文章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对阮恒的敬佩心情。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和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并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但是课文描述的是战争时间的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学生对于"献血"知识了解不多,所以会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时遇到一些问题。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友爱、奉献"的理解比较肤浅,而且行动力不够,适当拓展深化课文内容,将教材文本与拓展资源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以感悟、体验、感情朗读为主要训练形式,辅助多媒体课件形象演示,从语言训练、思路引导、情感体验和道德评价几方面入手。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境悟情,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课的结尾引入四川地震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灾难的突发性和偶然性,也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