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科教版选修3-5:第三章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科教版选修3-5:第三章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第1页



  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2)

  一、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为了探测原子核的结构,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实验表明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1932年,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轰击铍时,证明了中子的存在。

  3.原子核的组成

  (1)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2)原子核的符号:X,其中X表示元素,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

  (3)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

  (4)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核互称同位素。如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

  二、核力

  1.定义

  原子核内相邻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称强力。

  2.特点

  (1)在原子核的线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核力是短程力,当两核子中心距离大于核子本身线度时,核力几乎完全消失。

  (3)核力与电荷无关,质子与质子、中子与中子、质子与中子之间的核力是相等的。

[特别提醒] 质子越多的原子核需要更多的中子来维持核的稳定,在大而稳定的原子核中,中子数大于质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