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不自由 毋宁死 教案(1)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不自由 毋宁死 教案(1)第1页

  不自由,毋宁死

  从容说课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这篇著名的讲演就是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帕特里克·亨利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的。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宁死"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

  教学难点 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能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2.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

  2.掌握演讲的特点、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辩士蜂起,许多人靠口舌言谈平步青云。君主崇尚口才,天下学者俊士更是趋之若鹜。以在秦国推行连橫策略而著称的纵横家张仪,更是精通此道。他初到楚国当说客时,一天,碰巧相国家丟失了玉璧,主人咬定他是窃贼,将其严刑拷打后逐出家门。回家后,妻子叹着气说:"你若不读书游说的话,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呢?"谁知张仪并不垂头丧气,却答非所问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回话:"舌头还在。"张仪长舒了一口气说:"够了。"因为他懂得,舌头在,就有成功立业、飞黄腾达之望。后来,他真的扶摇直上,当上了相国。

  关于语言的作用,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烛之武智退秦师、唐雎不辱使命、触龙游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舌战群儒,运用的工具都是语言。拿破仑说过: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而演讲就是这样的一门语言艺术。

  一场成功的演讲,便是一枝神奇的枪,一把锋利的剑。一场成功的演讲,又首先取决于一篇成功的演讲稿。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著名的演讲稿《不自由,毋宁死》,从中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推进新课

师 同学们可以借助手头的资料或上网查询《不自由,毋宁死》的相关信息,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