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6逍遥游3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6逍遥游3 教案第1页

       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逍遥游3 教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点字词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重难点 学生讨论得出各词句的正确解释及翻译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设计

计 一、检查旧知

二、学生朗读并分析、理解第三段:

(一)梳理文言知识:

重点词语: 犹有所待(凭借)者也

 虽然(虽然这样),犹有未树也

其自视也,亦若此(这)矣

斯(此)已(止)矣

定(明辨分清)乎内外之分(界限)

辩(分清)乎荣辱之境(界限)

知效(胜任)一官,行比(联合)一乡

举世誉(赞誉)之而不加劝(勉励)

举世非(非议)之而不加(更加)沮(沮丧)

彼且恶(何,什么)乎待哉

词类活用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意动用法,以...为非)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通假字:而征一国(而通"耐") 六气之辩(辩通"变")

古今异义:虽然,犹有未树也

(二)理解第三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

明确: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宋荣子、列子(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2、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

总结:最后一段,作者步步深入地对"无待"进行了论述。先以批判目光短浅的庸人引出"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以及更胜一筹的"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但又随即指出,二人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作者先述后议,先破后立,在列举了种种有所待的现象和事物之后,阐述了什么是逍遥之境,怎么样才能达到逍遥之境。在庄子看来,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尤其是要做到"无己"。

三、写作技巧: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本文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二是善于运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三是夹叙夹议,借助比喻和历史故事阐发哲理,节节叙事,节节议论,或以具体形象感人,或直接摆出观点,议论方式灵活多变,增强说服力。

  四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本文虚实相生、纵横跌宕、错落有致、开阖有度、挥洒自如,确如李白所赞:"开浩荡之奇言"。虽然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关于庄子的思想也是众说纷纭、有待鉴别,但从其艺术特色上来说,庄子之文汪洋恣肆、浩淼奇警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一些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方法还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