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下化学第八章 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参考教案
科粤版九下化学第八章 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参考教案第1页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验培养学会学生定性的和定量的认识物质

  2、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发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于溶液酸碱性及酸碱度的检测培养学生能用实验的方法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物质

  学习重难点: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学习重难点:

对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实验用品:试管、玻璃棒、表面皿、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PH试纸、各种待测液:稀盐酸、白醋、苹果汁、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白糖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

一、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二、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

三、常见物质的pH:

四、pH与生命活动

课堂小结:

学生谈感想

教师总结 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

师设疑:(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味?

(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

师小结溶液酸碱性并介绍酸碱指示剂(酚酞试剂)。

师设疑: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得到的?教师展示拓展材料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师讲解溶液的酸碱度:

师设疑: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设疑: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教师介绍并演示PH试纸的使用

师设疑:对于图8-5所示的测量结果是否有疑义?

为什么雨水的PH小于7?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23

设疑:溶液的酸碱性对于我们的生活及生产有什么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本节课的重点:

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表示及测量方法

生思考并回答:

(1)举出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

(2)学生猜想:通过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这些有酸味的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学生实验:P220实验8-1,并总结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遇酸、遇碱的变色情况。

学生完成实验:P221实验8-2,"活动与探究"通过现象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生阅读

生倾听、理解

生思考:P221问题

总结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生思考、讨论

生实验:P222实验8-3观察现象。

生思考并讨论

阅读教材并总结:雨水的PH小于7的原因

阅读教材:P223第一段

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P224

总结:溶液PH与人类生活及生产的关系。

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来引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

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回忆旧知识并能将旧知识恰当的与当前的问题结合,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认识事物,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并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己动手制酸碱指示剂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对于对给出结果的分析及学生对问题的提出,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巩固了所知识。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不仅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讨论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对能有所收获。

通过阅读教材和交流,使学生了解溶液酸碱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