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1.1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1课时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1.1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1课时 教案2第1页

课时教案

科目:政治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本节课题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思考日常生活中具有哲理的故事

(2)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哲学之祖--泰勒斯

2、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对于哲学学习的兴趣

(2)学会建立理性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哲学的学习兴趣

(2)走出哲学是束之高阁的空中楼阁的误区 提炼的课题   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2、 如何用哲学的生活方式去面对未来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教师讲稿 采用教师提问讲座类型 教学过程   事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在哲学方面有造诣的人,只是爱好者。当然,我也不敢随便讲。我所讲的,是我的真实体会。不是惊天动地的发现,但也费了一番辛苦得来。有多少道理,交给大家判断。

提问:哲学让你想起什么?

  进入正题。今天谈哲学。"哲学"这个词,给你什么印象?

你可能想起与哲学的第一次正式接触:高中在政治课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给人感受是,真理已经被发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学习、背诵,然后考试你还可能想起专家学者们的研讨会,他们引经据典,"施特劳斯说","德勒兹认为"。让我们感觉,哲学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微弱,只是专家们玄而又玄的理论辨析。

我今天所谈的哲学,不希望给你留下这种印象。我所说的哲学,不是现代学科分类下,那个叫作哲学的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一整套生产知识的体制。我说的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的特征,一言以蔽之:认真。

哲学就是认真生活。

哲学就是认真生活

什么是认真?我请大家仔细体会一下认真这个词。在头脑里,唇齿见,回味一下。认真,两个字拆开,就是认识真理。这是文字游戏,但不止是游戏,也包含了语言的秘密。

为什么哲学就是认真?因为整个哲学史,始于认真。最早有记载的哲学家,是泰勒斯。他有一个观点:万物本源是水。这个观点,很荒谬,但我读到时,有些感动。荒谬的是答案,感动的是态度,他提问这种态度。

我们要透过他的答案,看到他的问题。那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什么?在变动的背后,有什么是不变的?

这个问题,极为认真。人在地球生活了无数年,根据文献记载,他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了不起。

试问我们自己,谁问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如何能年薪百万?中午吃什么?这个英雄应该怎么操作?晚上去哪儿玩?石中是不是周末要补课啦?大多数人不会像泰勒斯这样提问。

用这样一个问题,泰勒斯,打响了人类理智的发令枪。我称人开始认真的时刻,为泰勒斯时刻。

哲人,就是认真的人

哲学,就是认真生活。哲人,就是认真的人。

认真的人,折腾。折腾自己,也折腾别人。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就是牛虻。雅典人像膘肥体壮但懒惰的马,苏格拉底要折腾,让雅典动起来。

苏格拉底,没有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每天在广场和人聊天,却是最重要的哲学家,因为什么?认真。人们认为不需要思考的东西,他认真对待。比如他问经验丰富的将军,什么是勇敢?(《拉刻斯篇》)对方信心满满地回答,结果讨论下来,发现对方并不知道什么是勇敢。

苏格拉底的中国同行,叫做秋菊。有部电影,《秋菊打官司》,村支书把秋菊的丈夫打伤了,秋菊告状,要"讨个说法"。秋菊是个农村妇女,知识不多,但相比很多更有知识的人,她更像个哲人。因为她认真。她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公正?得到满意答案之前,她要一直追问。

对于生活,我们也要像秋菊一样,"讨个说法"。

那么,为什么需要做哲人?为什么要讨个说法?

  简单说,因为我们遇到了危机。

  我们的危机是:不知道如何生活。用术语说,叫做失范--失去了规范。

老人倒地,我们不知道该不该扶。吃东西,不知道选择什么食品--今天这个有毒,明天那个不能吃。高中毕业,我们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大学毕业,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

海子说:"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我们的时代就是这样青黄不接。

传统智慧,已经无法指导现代生活。复古的尝试--无论是美丽的还是古怪的--也注定徒劳。

同时,新的智慧,还没有成熟,甚至遭遇极大的挑战,正处于误入歧途的危险境地。

放大一点看,这种状况,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于整个人类。启蒙时代以来,人类都很奔波。当然,中国人格外辛苦、惨烈。

青黄不接,换一种说法,叫做转型。人类转型,中国转型,个人也转型。这是我们生活的大背景。

我的几个好朋友办了一个微信公共号,叫做"怎么办"。这名字抓住了时代问题:转型时代,我们不知道怎么办。

提出问题的人,也要试着提出答案。

生活失范,怎么办?我的答案是:重新认识真理--做个哲人。

你想要真理?你敢面对真理吗?

因为追求真理,苏格拉底喝了毒芹汁。耶稣别钉上十字架。尼采疯了。按照真理生活,并非易事。此点不展开。

我所认识的真理

那么,真理长什么样?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

我分享几条我特别重视的真理,不都是1+1=2这种无法辩驳的真理,也有带着个人判断的"私人真理"--说是信仰也未尝不可。

第一,我是会死的--而且可能很快。

早晨醒来后,我时常对自己说:"你是会死的。"这是个很重要的事实,但也经常被我忘记,所以需要提醒。这个事实,我们把它放在生命里,让它自己慢慢发挥作用。

第二,生命美好。

我们都太习惯于忽视生命了,尤其是心烦意乱的时候。但当你得病、当你面临死亡的威胁,你会格外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即便我什么都没有,活着这件事本身,也足以让我感到快乐。

第三,世界很大。

美国的一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地球,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从那儿往下看,不知道自己跨过了多少分界线,一次一次又一次地,你甚至都没有看到它们。你就会想,在中东成千上万的人正在为一些想象出来的分界线互相残杀,而你现在甚至无法意识到这些边界的存在......"(Russell Schweickart,引自《祈望神话》第十六章)

如他所言,我们眼中的世界,影响我们的道德观。看到世界的广大,个人的生命也广大起来。

深深的谦虚与忍耐

做哲人,路还长,在心态上,有两点劝告。

第一是要有信心。

独自寻求真理,这事很难,但不要怕,因为人天生就是哲学家。小孩子经常问出哲学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学哲学,做哲人。这种能力,或许在日常生活中丢掉了。不要紧,我们找回来。

对于信心不足的人,我推荐一套《儿童哲学智慧书》绘本。重新用小孩子的眼光打量世界。

第二,是要有耐心。耐心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像对一个孩子。孩子小时候,还不会说话,逼迫他也没用。等他长大,自然会把长久酝酿的话告诉我们。

里尔克说:"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或者,不经意间,渐渐会有那遥远的一天,你生活到了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境地。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给青年诗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