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学案:创意编排 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 第二编 主观题解题观摩——攻克短板增分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学案:创意编排 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 第二编 主观题解题观摩——攻克短板增分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第二编 主观题解题观摩--攻克短板增分

  [编者按] 高考2道必考主观大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路不明,答不到点上;二是信息获取不准、答题用语不规范,答不全要点,表述能力太差。本部分针对全国卷5年高考大题进行分类研究、精细揣摩,让考生明晰高考大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怎样答规范,变失分点为增分点。

  命题点(一)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也是高考重要的命题点。综合分析近5年的高考命题,对天气与气候的考查主要通过具体区域图文材料考查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015·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①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②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_℃,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_℃。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 km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③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④"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⑤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⑥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