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华明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1——4单元)
天津市华明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1——4单元)第1页

天津市华明学校语文教案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 黄有君 日期 总课时数 授课内容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4、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5、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课后反思:《观潮》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学生能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课上学习热情较高。但个别学困生还要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