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第1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本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尤其是通过对高压与我国冬、夏天气影响的个案分析;以及对东亚季风的成因、性质等开放型活动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

  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