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6.逍遥游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6.逍遥游第1页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C语文)

课 题: 《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

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2.能力目标 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 3.德育目标 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评价。 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评价庄子的思想。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

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报平静。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扳忙课题) 二、设疑自探

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整合成自探提纲:

预设:1、了解作者、文体,作品背景是怎样的?

2、本课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3、本课的古今异义词语有哪些?

4、本课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5、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

三、解疑合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沦交流,根据分工进行展示评价

(一)作者、文体和作品背景

1.庄子其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他曾作过只一段时间的漆园吏,因此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靠打草鞋营生,饿得面黄肌瘦;身穿补丁衣服;曾向监河侯借粮。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低下高傲的头颅:他蔑视权贵,不愿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曾拒绝楚王的千金聘相。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2.庄子思想 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

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庄子思想极为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庄子建构的人生哲学体系有三个方面:

(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所谓自然,就是自在自为,不受外来

干预的状态。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分析端正提高:网络游戏的愉悦与满足规则的前提关系)

(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

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我们必须清楚他的"以无用为用"观点,

即去除各种功利追求,既不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功名宝贵。(分析举例:人生愉悦的状态)。

(3)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设计的途径:安命(庄子把现实中

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看作"命");齐物(否定和抹煞事物间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

3、庄子名言录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生大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二)文言知识

l、字音识记

鲲( 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í) 北冥(míng) 夭阏(è) 沮cǔ)丧

榆枋( fāng) 斥鴳(yàn) 舂(chōng)米 晦朔(shuò)

泠( líng)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飡(cān) 蟪(huì) 蜩(tiáo)

2、通假现象

(l)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准而反(飡通"餐",

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 志怪者也(志:记载)

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 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 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 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 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 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天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

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泽为"是......呢?还是......

呢?")

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一词多义(侧重第6-8)

   (1)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

(2)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

(3)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图谋

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图画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谋取、设法对付

(4)置

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

四、质疑再探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或新疑问。

就课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解答学生问题。

五、运用拓展

  学生编题,组内展示,老师择优供全班练习。

逍遥游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 《逍遥游》之魅力。那么在庄子看来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呢?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中有三笑,《逍遥游》也有"三笑",庄子正是通过这三笑来阐释自己心目中的逍遥游。 二、设疑自探

听完老师的介绍,你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吗?师生整合成自探提纲:

1、《逍遥游》中有哪三笑?分别笑什么?

2、真正的"逍遥游"是什么?

3、庄子散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三、解疑合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分工进行展示评价。

l、《逍遥游》中有哪三笑?分别笑什么?

明确:三个"笑"字,分别在第一、二、三节。

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弄清三个"之",我们就能知道笑的对象了。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因为鲲鹏高飞,要靠风力。为了突出风力之于鲲鹏的作用,作者还以气息之于野马尘埃、水之于大舟的作用来作比喻、说明。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应该是反对的。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说明"之二虫又何知!",它们也凭借了一点外力。

2)那么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自己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那么,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昵?同样是反对、反驳。作者从大与小关系的角度来反驳的。世界上万事万物,所求有大有小,大固然需要凭借,小同样也需要有所凭借,因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是错误的。

3)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呢?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4)到此为止,我们了解到,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没有,他也都作了否定。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

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也就是说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

2、真正的"逍遥游"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3、从本文看庄子散文中的寓言其有什么特色?

明确:

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本文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

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写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

垂天之云":写树木寿命之长,日其以五百岁、八千岁为春秋。将想象和夸张人精运用于哲理散文中,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使之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是善于运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寓言》中提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天下》篇又提出"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其实这也正是《庄子》 一书的写作方法。如《逍遥游》一开篇就运用了鲲鹏的寓言来说明"有所待","以寓言为广",将寓言用在说理当中,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使说理更透彻明了,也使文章具有了象征的意味。随着事理的推进,作者在寓言中加人了卮言的手法,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引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命题。为了说理的需要,作者又"以重言为真,虚构、假托或征引前人之语,通过"汤之问棘"深化其观点。第3段则运用"以卮言为曼衍"的方法,抽象论说,层层推进。从中可看出作者艺术技巧之高超。

三是夹叙夹议,借助比喻和历史故事阐发哲理,节节叙事,节节议论,或以具体形象感入,或直接摆出观点,议论方式灵活多变,增强说服力。

四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多次进行"小"与"大"的对比,如蜩、学鸠与鲲鹏的对比,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对比等,最后点出一直隐而不发的"有待"和"无待"的对比,使说理更充分有力。

或:(1)善用比喻、夸张的特点。

(2)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3)借用寓言说理。

四、质疑再探

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问题

l、"汤之问棘" 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人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2、 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明确: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

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人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止隐藏着自己难育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人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3、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逍遥游? 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人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

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五、运用拓展

根据本文所学知识,出一道思想内容方面的习题。学生展示习题,师生共同解决。

六、学科班长总结

结语:人的一生会面临种种问题,有些确实足人力无可奈何的,但是追求自由乃是人的本性。庄子正是从人类的根源出发揭示了这一矛盾。面对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人类硅得如此渺小,但是我们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可以心连广宇,俯察细微,在改造世界宇宙的生命活动中,表现出伟大、高贵。

补充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