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案(共两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案(共两课时)第1页

22月球之谜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