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 必修1 专题1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 必修1 专题1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第1页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能够对溶液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分析,并将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联系。

  3.通过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从溶液浓度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入,复习质量分数表示的含义及计算公式,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通过相关的练习掌握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学习中接触较多的分散系--溶液,当对溶液的组成进行定量研究时,我们往往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它表示一定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设问:初中用哪个物理量表示溶液的浓度?

  回顾:质量分数即质量百分比浓度(表示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多少)。如: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表示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100%

[推进]介绍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它表示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

  阅读书上内容,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符号、单位及计算公式。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概念:溶质的物质的量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符号:cB(c小写,表示物质的量浓度;B大写,表示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