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章 问题研究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章 问题研究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目标

  1.记住崇明岛的成因。

  2.理解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4.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过程

  一、崇明岛的成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并可以提供几个有效的获取资料的途径,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分组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写出崇明岛的形成原因。

  

  

  (2)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二、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材料一:结合教材P83图4.25。

  材料二:崇明岛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唐朝初年(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西两个沙洲,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岛的由来。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1025年(宋天圣三年),于东沙东南续涨姚刘沙,并与东沙接壤。而后姚刘沙西北又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则坍没被江水冲走。

  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同时在它的东面,先后出现了平洋沙和长沙。1583年,县城又迁至长沙,也就是现在崇明城的前身。

  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和迁移。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

  依据以上资料,请你总结崇明岛发展的总体趋势。

  

  

  三、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材料 1999年6月初,当一条长达6 500米的"八五"标准大堤,在崇明岛西北端长江北支滩涂上合龙时,崇明岛面积又"长"了1.5万亩。

  长江每年挟带约4.7亿吨泥沙下泄,在入海口处因受咸、淡水的相互顶托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周围,每年形成2万亩沙洲或滩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崇明县开展大小围垦工程50多次,累计围垦滩涂80多万亩,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