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湘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思想的演变教案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思想的演变教案第1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讨论,对比归纳;

(2)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3)查阅资料,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难点】

1、重点

(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2、难点

 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从人类出现那一刻起,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不断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从弱到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变化。

  [板书]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过渡]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我们把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时期来说明,古代人地关系的思想是怎样的呢?读课本P94-95,思考、讨论,并填写下表。

时期 生产力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板书]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点拨]

时期 生产力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采猎文明时期 极为低下 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采集和渔猎,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不严重 崇拜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