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

2. 剖析烛之武论辩的几个层次,感受烛之武的论辩艺术、外交才能。

3. 学习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文言字词及句式的用法。

2. 概括烛之武人物形象特征。

难点:借助本文进一步了解《左传》语言特点。

设计思想

经过前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具备疏通本文字词,了解本文内涵的的基本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而侧重于重点字、词、句的点拨、强调。

本文是《左传》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烛之武深明大义、能言善辩巧退秦师的形象鲜明生动。教师应在帮助学生完成文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真切感受语言之力量。

本文的教学,可围绕文言、文化展开,在诵读中巩固对文言知识的认识,在诵读中追问语言的魅力,把握人物的形象。

教学资源

1. 关于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光辉的成就,可以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由巫记录的卜辞。第二阶段是在殷以后,史官专门记史。当时"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这时的历史散文专事记载王朝、诸侯的大事和诰命等。平王东迁后,新兴的地主阶级日益强大,出现了以记载各国卿、大夫、士的言行和外交、军事、政治活动为主的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这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散文不仅叙事记言详尽,而且写作很有特色了。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上起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解释《春秋》的,但记事下至哀公二十七年,《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常把战争同外交、政治问题结合起来写,情节紧张动人,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国语》《战国策》都是国别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