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同步导学案: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同步导学案: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第1页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从不同聚落(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根据聚落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如沿河、沿铁路线、沿山谷分布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培养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难点】

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学法指导】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由于涉及的人文知识较多,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一定要结合相关图表和生活实际展开。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 自主检测:

(1)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_________,也是人们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2) 聚落分为和______和_____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先有_____聚落,后有 _____聚落。

(3) 早期的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比较优越的地方。

(4) 我国南方地区的村落多沿着_______分布。

(5)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_______状;山地、丘陵地区多呈_____;河湖附近的聚落多呈________;沙漠地区的聚落多呈_______。

(6)聚落不但有_______的价值,也有________的价值。于是有的聚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_______。

2.我的疑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乡村与城市

(1) 聚落的分类

(2) 乡村与城市聚落的比较

比较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环境状况 发展程度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密度 生活水平 从事的主要工作 分布 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早期城市在农业发达地区

(3)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聚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聚落与人类环境

(1) 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①影响因素

②对聚落形态、规模、密度的影响

形态:

规模:

密度:

③对聚落建筑材料的影响

(2) 聚落对环境的影响

①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改变环境

②聚落反映当地自然环境

3、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聚落的作用和价值: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连线:

意大利 四合院

丽江 竹楼

西双版纳 窑洞

因纽特人 冰屋

黄土高原 古城

北京 水城威尼斯

2、以下叙述中,属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

①交通便利 ②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地形平坦 ⑤自然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3、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

A. 乡村和城市 B. 工业和城市

C. 农田和村庄 D. 工厂和城市

4、下列哪些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

A.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 地形崎岖

C. 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D.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5、一般来说,下列地区聚落比较密集的是( )

A. 沙漠地区 B. 高山地区

C. 两级地区 D. 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 学习收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 需要注意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 --地理》第64-65页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学生预习,自主完成,检查完成情况

学生必须回答和填写

让学生结合P102和P103的四幅聚落景观图,由学生得出答案

结和P104图:聚落与自然环境学生总结,

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不同地区的聚落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学生结合P106进行填写,

学生结合P107,讨论后作答

课堂内学生独立完成,并更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