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三 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三 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司马迁被赞誉为有"良史之才",对于笔下人物,无论贵贱、贤愚、尊卑、优缺,都秉笔直书,因而《史记》以"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卓绝千古。

  本专题由《高祖本纪》和《李将军列传》两篇文章组成。

  在《高祖本纪》中,侧重叙写的是刘邦如何战胜项羽,最后建立汉帝国的过程,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司马迁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示给读者的。比如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达毋得掠卤(同'虏')",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一下子就把"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由突出来了。

  《李将军列传》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苛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侯。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第7课高祖本纪

  

               

  

  威加海内的大汉天子--刘邦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战胜项羽,建国,定国号为"汉"。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