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政治必修1教材精讲精练: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政治必修1教材精讲精练:神奇的货币第1页

  走进生活探究学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生活思考

1. 城郊农民张某承包二十多亩地,每年生产粮食几万斤,还生产数万斤蔬菜,除供自己家庭生活需要外,他把大量剩余的粮食、蔬菜都拿到农贸市场上出售,每年有几万元收入,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1) 张某自己消费掉的粮食、蔬菜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2) 张某出售的这些粮食、蔬菜,超市里出售的油盐酱醋,商场里的服装鞋帽、家电等,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1)不是。因为他没有用于交换。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2)都是劳动产品,并且都用于交换,因而统称为商品。

2.今天,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商品都用钱来买,非常方便。但在很久以前是没有钱的,他们怎样交换呢?比如某市场上,卖牛奶的要换盐,卖盐的要买矛,卖矛的想买咖啡,而卖咖啡的又想买红珍珠。请设想一下:

(1) 他们能不能完成交换?为什么?

(2) 如果卖红珍珠的人想买牛奶,他们怎样才能完成交换?最少需要几次才能完成交换?

(3) 这表明什么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1)不能。因为他们互相不需要对方的产品。(2)卖红珍珠的人想买牛奶,就必须先换咖啡,再用咖啡换矛,再用矛换盐,最后再用盐换牛奶。最少需要4次交换才能达到目的。(3)这表明商品与商品直接交换存在很大的缺陷,交换成功的前提必须是互相需要对方的产品,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而这种巧合在现实中是很少的。参与交换的产品越多、交换越频繁,这种困难就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种能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东西作为交换媒介(即一般等价物),先用自己的产品换这种媒介,再用这种媒介买回自己需要的产品,只需要两次交换就可以完成。

3.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东西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比如羊)。但羊会死亡或被野兽吃掉;如果路途较远就要赶着羊翻山越岭,很不方便;如果交换的东西较多,剥需要赶着一大群羊;如果交换的太少,只需要1/2或者l/3只羊,则需要把羊分开,怎么分呢?剩余部分还会腐烂.等等。后来,交换的媒介逐渐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

那么,为什么交换媒介会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呢?

金银等贵金属与其他商品相比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

4.商品标价牌:一件上衣100元。一台彩电2000元.一台电脑10000元。

(1) 我们把这些数字叫做什么?

(2) 货币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1)价格。(2)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也就是把商品的价值大小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即价格。

5.张某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出售后换回钱,再用这些钱买回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和服装、家电等生活资料。

(1) 这个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请用公式表达这一过程。

(2) 货币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3) 为什么这里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起码要打一个"欠条",而不能拿了货就走人?

(1)两个阶段,即卖和买。粮食、蔬菜--钱是卖的阶段,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买的阶段。用公式表示即:商品--货币--商品。(2)货币起到了交换媒介的作用,即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3)交换意味着产品所有权的转移,因为产品属于不同的人所有,所以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6.《水浒传》中人们用银子来购买东西,现在我们大多用人民币(纸币)购买东西,还有人使用信用卡刷卡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