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教案3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教案3第1页

     泾华学校教学设计案

任课教师:周刚 学科:地理 任课班级:高一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课时

课题 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计 教学

目标 1,.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

2.运用所提供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 教学

重点 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对聚落、交通线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对聚落、交通线影响 教学方法 1, 讲述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时,要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学中硬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2, 适当补充其他区位条件(除自然条件外,还有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使知识更加系统。 学习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城市的区位条件。

2, 阅读课本中的区位图,完成课本思考题。 教学目的  根据不同的城市景观的照片,可以看出,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特点、历程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具有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控制、调整和服务的功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探索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自然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作用,使城市的发展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程 学生自学 聚落

1、定义: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和乡村(农业人口为主)。

2、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影响。 教师

精讲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建城的理想地形→原因:①,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减少投资。②,平坦的土地用于农耕,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分布特点:①,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世界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占80%),如世界三大城市带(欧洲西部、北美东北部、亚洲东部和南部)。②,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在第三级阶梯上。

 2, 山区:读课本77页《中国三级阶梯上城市分布的比例》图思考回答:多形成于山区河谷两岸较平坦地区,城市多呈条带状(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其城市发展受地形制约(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呈条带状分布。)。

完成课本76页《地形、地势与交通》三个思考题?

 3,热带地区在高原:

因为在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湿,不适于人类居住,而高原上较凉爽,可减少蚊虫叮咬。如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分布于巴西高原,而不是亚马孙平原。

(二)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起主要作用的是降水、温度两个要素。

 1, 通过世界和我国的城市主要分布图的讲述思考:

 ①,为什么世界上的大城市带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适合人们居住→因为中低纬度地区有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特别是气候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

 ②,为什么赤道地区(过分湿热)、沙漠地区(过分干旱)、两极地区(过分寒冷)城市少?→不适合人们居住。

 2, 风向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①,主导风向分布区→污染大气的企业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的下风向。

②,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季风区→污染大气的企业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的风向垂直郊外。

③,最小风频地区→污染大气的企业在居住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三)水对城市的影响

河流的两大功能:运输功能和供水功能。

1, 城市的选址:

①,河运的起点、终点→人流、物流的转运、集散地→如江西的赣州(赣江的起点)

②,河流的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宜宾、重庆、武汉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江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

③,河口处→即可与全河流相通,也可以与海洋相连,利于物流和人流的集散→天津(海河口)、广州(珠江口)、上海(长江口)。

2,城市的形态:城市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四)矿业与城市

1,矿业城市的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

2,矿业城市的发展历程:随着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又随着资源的耗竭而衰落,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后期要注意经济的转型(寻找接续产业),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落。(铜川)

3,不同矿业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城市

钢铁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美国的匹兹堡、德国鲁尔区的埃森和杜伊斯堡、英国的伯明翰等。

石油城市→大庆、克拉玛依、英国的阿伯丁(北海油田开发)、美国的休斯顿等。

煤炭城市→大同、鹤岗,美国的匹兹堡、英国的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等。

(五) 其他因素与城市

科技与城市(日本筑波城、印度的班加罗尔);政策与城市(深圳);宗教与城市(沙特的麦加和麦迪拉,中国的西藏);交通与城市(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石家庄,)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一般取决于产品产地和销售地的分布及其相应的运输需求。但线路具体走向,又经常受到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铁路受地形影响最明显,由于不同地形单元的地表起伏状况存在差异,则修同样技术标准的铁路,其线路弯曲程度和相应的总长度必然不同。

1、山区--选地势相对和缓的山区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坡度。

2、平原--避开沼泽,少占耕地

3、避开断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二)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单元的线路建设所需要的工程造价、工程量、工程难度(技术)和安全性是不同的。

山区、丘陵地区密度小,原因是自然条件不理想,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交通运输需求量不大;修建铁路成本高。

平原地区密度大,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运量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注意:1,目前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在增强。青藏铁路的两期修造以及一些高难度道路的修建。

2,影响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城市布局发生改变:扬州和济宁是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而兴盛,又随着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淤塞和京沪铁路的兴建而衰落。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

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线网

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流、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