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案(湘教版必修2)
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案(湘教版必修2)第1页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学案 导学

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①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b)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林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但同时受到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2) 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矿产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位主要是受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科学技术的影响。

(3)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影响工业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劳动力、科技水平、环境等。

(4)商业和服务业:区位与一进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②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的影响(b)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原因是自然环境在演变,人类活动在干预,而且变化的政策、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等因素对区位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产业活动也会出现相应的转移,转移到生产条件更优越、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的地区。

2、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c)

生产协作:生产一种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的协作。

商贸联系:(1)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受一国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如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这也是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科技与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必然要求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交流的网络化、经常化和高效化。

3、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对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影响(b)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1) 自然条件

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资料是有限的,且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科学合理的垦殖和耕作方式,可显著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